首页 女生 同人衍生 宁同学,我对你心动了

第739章 磁器

  五粮液的醇厚、茅台的酱香、剑南春的凛冽……

  诸多传世名酒得以在岁月中沉淀升华,其灵魂便是在这安富出产的吨缸中默默窖藏。

  而它身旁稍矮的带孔圆钵,其身份更是不凡——它正是安陶浴火重生时不可或缺的守护者,阶梯龙窑中那默默承受烈焰、确保陶器均匀受热、完美成型的匣钵。

  它们,一者盛装着时光酿造的玉液琼浆,一者守护着泥土蜕变的艺术精魂,共同矗立在古驿道的起点,无声诉说着安陶贯穿古今的深厚底蕴与不朽传奇。

  当脚步踏入古驿道的门扉,仿佛踏入了时间的褶皱。

  这条由岁月打磨的石板路,默默承载着安富镇自清康熙四十一年(1702年)建镇以来,三百一十六年的沧桑与繁华。

  回溯康熙、乾隆的盛世光景,此地曾是官家驿道东大路上不可或缺的重要驿站。

  驿站内,人声马嘶,是往来差役们换马、歇脚、补充给养的必经之地,为漫长的旅途注入短暂的喘息。

  及至清末民国初年,安富迎来了它最为耀眼的篇章。

  陶器产业如烈火烹油,百家陶厂星罗棋布,三十余家酒坊蒸腾着醉人的气息。

  经济的脉搏强劲跳动,商贸的繁盛引来八方客商,旅游业亦随之兴起。

  安富,因此赢得了“磁窑里”与“烧酒坊”的双重美誉,这两个浸透了窑火与酒香的名字,穿越时空,沿用至今。

  一首古老的民谣在风中低回:“金竹山,瓦子滩,十里河床陶片片,窑火烧亮半边天,窑工吆喝悍声远……”

  这粗犷的吟唱,正是当年陶窑林立、火光映天、窑工号子响彻云霄的壮阔盛景最生动的注脚。

  目光流转,落于驿道左手边一处。

  这里,曾矗立着驿站的核心——供旅人停留休息、整理行装、暂歇疲惫的茶棚原址。

  南来北往的商人、游子、官员,行经这川渝要冲,无不需要在此驻足,啜一口热茶,积蓄力量再踏上征程。

  茶棚周遭,一组铜像雕塑凝固了历史瞬间:马帮成员在此换马,围坐吃喝,神情中带着旅途的风尘与短暂的松弛,无声地还原着当年驿站最寻常也最鲜活的景象。

  视线转向驿道一侧的景观墙。

  墙体之上,巧妙地嵌入了酒壶、酒缸、酒瓶、泡菜坛等陶器造型。

  这些,正是昔日“磁窑里”安富所盛产的各类“磁器”。

  请注意,是“磁”器,而非通常所写的“瓷”器。

  这“磁”字,如同一个历史的谜题,引人探究。

  文字的演变,藏着古老的密码。

  甲骨与金文中,“瓷”字结构清晰,指向在“缶”(粗陶)之后出现的上釉精陶,其义自明。

  而“磁”的本字关联“丝”与“兹”,本意与丝织品相关,与泥土烧制的器物似乎风马牛不相及。

  后世加上“石”旁,或许暗示其材质源于矿石,或比拟其珍贵如丝绸?

  那么,究竟哪一个字更能捕捉瓷器的特质与价值?

目录
设置
手机
书架
书页
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