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男生 武侠仙侠 从打铁开始求仙问道

第77章 入住

  清晨,周锐和叔父换上了浆洗干净的青布短衫,一早便到了百炼斋门口。

  贾文在早已等候。

  还是那身深色绸衣,精神却比前日在灵堂轻快不少。

  见两人到了,笑着招呼,一同上了早备好的宽敞马车。

  车夫甩缰,车轮压着青石板,朝县衙户房平稳驶去。

  马车“咕咚咕咚”地前行。

  周锐掀开车帘一角,望着街上赶早的贩夫走卒,还有几顶略显气派的青布小轿,心里思绪翻涌。

  ——士农工商,三教九流。

  这世道,把人分得明明白白。

  他们叔侄是匠户,技艺再好,也排在底下。

  前日在郭府,那些穿官服的主簿、兵道属吏。

  看似来吊唁,实则一举一动、一句话,可能就影响铁匠营的未来。

  他若不是有贾老板和柱首爷的照拂,怕连站出来说话的机会都没有。

  这就是身份的差距,像道天堑,难以跨越。

  他又想起慧玛——

  那样的人,武功通天,杀人不见血,寻常高手在他眼里不过蝼蚁。

  可到头来,还是得听命于某个藏在州府深处的大人物,替人做些不光彩的勾当。

  就算武力再强,在真正的权势和阶层面前,依旧身不由己。

  ——那权势的本质到底是什么?

  是一纸官印?万贯家财?

  “小周师傅,在想什么呢?如此出神?”

  贾文在笑着打断了他的思绪:

  “今天这赎籍之事一成,也算了却了你们周家几代人的心愿。

  不知二位接下来有何打算?”

  周锐回过神来,微一颔首:

  “回贾老板的话。这打铁,是我周家几代人的根本,小子哪敢荒废?

  只要还有人愿意用我这点手艺,这炉火,我便一直烧下去。

  不过说实话,这‘匠籍’的身份,确实压得人喘不过气。

  营里得看大坊的脸色,营外又要被牙行、官府盘剥。

  三年一次的徭役,能拖垮一个正经人家。

  打一辈子铁,到头来也难存下家底,更别说什么改换门庭。”

  他眼里闪过一丝光亮:

  “所以我想着,若这次能顺利脱籍,手头再宽裕些,便在城郊买块地。

  哪怕是几亩薄田,也算是我们周家自己的根。

  行情好、订单多,小子就专心做些像您之前托付那样的高端兵器,赚点快钱,早些积攒下产业。

  若哪天行情不好,或者我厌了这锤火营生,便跟叔父一块儿归个田.

  种菜养鱼,日出而作,日落而息,过些安稳日子。

  工坊里的普通活计,我一个人便够了。

  叔父年纪大了,也该脱离这烟火打铁的苦日子,好好歇歇,操持些田亩,图个清静自在。”

  贾文在听完周锐这番回答,眼中不由露出赞许之色:

  “好一个‘耕读传家,颐养天年’。

  古人云,人无远虑,必有近忧。

  你能早早为将来计,为启文师傅计,很好!

  这铁要打,田也要置,两条腿走路,才走得更安稳,更长远。”

  他转头看向周启文,脸上露出一丝促狭的笑容,调侃道:

  “启文师傅,你听听,锐小师傅都替你把后半辈子的清福都安排得妥妥当当了。

  如今这贱籍也脱了,即将成为身家清白的良民,日后田产房产也都有了着落。

  依我看,你老哥是不是也该趁着身子骨还硬朗,考虑考虑自己的终身大事了?

  给周家再添几口人丁,延续香火,岂不更是美事一桩?”

  周启文一张老脸,顿时涨得通红,他连连摆手,期期艾艾地说道:

  “贾……贾老板……您就莫要拿我取笑了!锐儿他……他还年轻,该先顾着他……”

  那副手足无措的羞赧模样,引得贾文在和周锐都忍不住轻笑了起来,车厢内的气氛也随之轻松了不少。

  马车里,贾文在的笑意未褪,语气却多了几分认真:

  “启文师傅,小周师傅。

  今天之事,我确实是念着你们周家的手艺。

  但说到底——我贾某人做生意,凡事也绕不开一个‘利’字。”

  他摊开来讲:

  “如今我与周家,已是一根绳上的蚂蚱。

  一荣俱荣,一损俱损。

  没有你这手锻钢绝艺,我百炼斋那些高端定制兵器的生意根本做不起来。

  想在岭南这滩浑水里扎根,更是痴人说梦。”

  话锋一转,他看向周锐,语气多了几分赞许:

  “更难得的是你这心思手段——不声不响,就帮我牵上线了镇南镖局那位洋总镖头。

  这可是条金线!要是真成了,日后镖局兵器由你专做,我百炼斋便有了稳定又高端的销路。

  你我两家,便是互利共赢。

  所以今日替你们赎籍、置办产业这些事,我是真心实意。

  日后有事,尽管开口,别再把我当外人看。”

  周锐叔侄正要起身道谢,马车却忽然在一处偏僻的巷口停了下来。

  两人面面相觑,皆有些疑惑。

  贾文在却笑了,跳下马车,对车里招手道:

  “别急着去衙门。今天我说了,要让你们双喜临门。

  第一喜是脱籍,第二喜嘛……随我来便知。”

  他带着两人穿过青石小巷,转角处,一座小楼映入眼帘——白墙黑瓦,门前绿树环绕,虽不华贵,却极清雅整洁。

  “这宅子,就在你们老铺子附近,地段虽不热闹,但清净安稳,离铁坊也近。”

  贾文在笑着说:“你们的住处,那地方四处透风,烟火呛人,住着实在委屈。”

  说着,他从袖中取出钥匙与房契,塞到周启文手里:

  “这宅子不贵,家具锅碗都已备好,今儿就能拎包入住。

  虽算不上豪宅,但好歹能给你们一个安稳体面的落脚处。

  也好让小周师傅你安心打铁,不必再受那炉火熏人、屋外漏雨的苦了。

  日后若缺什么,只管告诉我,我再添。”

  周锐叔侄望着那栋干净的小楼,又低头看看手中沉甸甸的钥匙和地契,一时竟有些怔住了。

  别看这古代地广人稀,可少不了富户豪绅炒地皮。

  地价真要论起来,未必比得上后世便宜。

  光是这小县城里头,一处像样的二进院就要六七十两银子。

  若地段稍好些,靠近街口,价格还得往上翻。

  退一步讲,就算是靠近郊口、城墙边的小院,也得三四十两打底。

  要是想要个铺面,那更不敢想,一年光租金就够把人榨干了。

  周家铁匠铺干了几年,手艺虽说上得了台面,可一年忙到头,也就挣个十几二十两银子。

  还得应付坊税、工具损耗、材料本钱,再留点应急的,不吃不喝攒上八九年,也未必能凑得出买宅的钱。

  有人说,农村地便宜,一亩地三五两,远不如宅地金贵。

  但在周锐看来,这世上最值钱的,从来不是田地,而是“住得安生”的地方。

  家门口若能搭个水井,屋里挑高两层,带厢房和火塘,那可就不是随便哪个铁匠、泥瓦匠能住得起的了。

  再说这世道,城里有门路的,早早囤了地皮,盖的是空宅,卖的是金银——等着价涨。

  若真想安身,非得盘算清楚。

  买宅子不是件小事,讲的是天时地利人情。

  光有银子也不成,得有人卖,得有人撑腰。

  所以现下能有一处小宅安脚落地,虽不阔气,也算立了根了。

目录
设置
手机
书架
书页
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