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43章 上架感言
当你看到这行字时,这本书就要上架了。
说实话,书的数据并不好,看得人并没有太多,那就写点文艺的话吧。
首先,这肯定不是一个孤独英雄横空出世的故事,而是一群少年,于家国倾覆之际,以各自的方式挥斥方遒,试图用热血、智谋乃至生命,重写那本已注定的血色未来。
正如在简介中所言,这一年,山河破碎如染血的帛画。
汴梁城头,白发苍苍的宗泽元帅以燃烧生命为代价,用最后的怒吼与不屈的脊梁,死死扼守着帝国残存的尊严与象征。
朝堂之上,李纲丞相以铁骨支撑危局,他的身影是这末世狂澜中仅存的几根支柱之一。
……
他们是“老将天团”,用风烛残年迸发出照亮黑暗的火种,悲壮而令人心碎。
与此同时。
二十岁的赵官家在深宫中攥着那枚沉重的传国玉玺,指尖冰凉,年轻的脸上写满对这个庞大帝国命运的茫然与恐惧。
黄河以北,二十四岁的岳飞正策马太行,枪尖挑破凛冽的朔风与深雪,一个传奇悄然孕育于北地的烽烟。
书斋里,墨香犹新,十八岁的虞允文放下手中书卷,目光投向窗外动荡不安的天地,尚不知自己未来将挽狂澜于既倒……
破碎的山河让这些风华正茂的少年们猝然相逢,历史的巨轮将他们推向风口浪尖。
这不是一场已知胜利的豪赌,而是一场向死而生的逆行。
尊严只在剑锋之上闪耀,真理又在何方?
“燎宋”,燎的是腐朽的旧壳,点燃的是觉醒的新生。
这觉醒,是陈南以超越千年的眼光,在死局中寻找生机的冷峻理智。他深知大厦将倾,独木难支。
救一人,救一城,救一朝,需要的是环环相扣的精妙计算与对人性、时势的精准拿捏。
他必须比朝堂上衮衮诸公更懂权谋,比金国铁骑的统帅更懂战略,甚至要比历史本身更懂如何“作弊”——在已知的悲剧发生前,埋下颠覆的引线。
“觉醒年代”,觉醒的亦是陈东那“不理智”的、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滚烫热血。
他的“伏阙上书”,他的“迎还二圣”,在历史的冰冷结论下或许显得“愚蠢”,但正是这种近乎偏执的、对公理与正义的纯粹信念,构成了一个民族在至暗时刻不肯屈服的脊梁。
天下需要陈南这样在荆棘丛中寻找最优解的头脑,同样需要陈东这样敢于在悬崖边呐喊、用头颅撞击黑暗壁垒的灵魂。
理智与热血,看似相悖,却在“燎宋”的烈焰中相互淬炼,缺一不可——理智为火焰指引方向,热血则提供那焚尽腐朽、照亮人间的磅礴能量!
因此,这并非简单的“辅助文”,主角隐于幕后运筹帷幄;也非纯粹的“创业文”,白手起家另立乾坤。
陈南的选择,是基于最现实的考量:辅佐危局中的赵宋朝廷,利用其尚存的法统与资源,以应天保卫战为起点,在夹缝中点燃星星之火。
他的“创业天团”,成员复杂而耀眼:宗泽、李纲这些燃烧最后余晖的老帅是定海神针;岳飞、虞允文这些尚未绽放全部光芒的少年英才,是未来的中流砥柱;甚至那位性格复杂、摇摆不定的年轻官家,也是这盘“创业”大棋中必须争取和引导的关键变量。
他们基于共同的理想——不让这锦绣河山彻底沉沦——走到一起,共同面对一个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。
后续历史的河流将流向何方?
陈南这只穿越的蝴蝶,其翅膀煽动的风暴,能否真正改变靖康之后那令人窒息的走向?
岳飞是否依然会走上那风波亭的绝路?
赵构的心性能否被真正扭转?
汴梁的残阳,能否最终化为新生的朝霞?
……
这一切,都系于人物的挣扎与成长,系于他们在一次次生死抉择中迸发的光与热,系于那名为“觉醒”的力量能否真正燎原。
故事,已从应天城头那场决定生死存亡的保卫战开始燃烧。
火星已经落下,是悄然熄灭,还是终成焚尽旧时代、照亮新世界的燎原之火?
我想继续写下去。
——
最后,上架心声。
今天,就用这小小的爆更,作为对一路相伴的朋友们最深的谢意。
您的每一次追读,每一段真挚的书评,都是支撑我深挖这段历史、刻画这群人物的不竭动力。
当然,爆更,这也为了让岳飞大大在这场战役中,能以更完整、更酣畅淋漓的姿态呈现于诸位眼前。
呵呵。
数据虽暂未燎原,但星火最忌急躁:
慢热,是因不愿轻浮涂抹历史,每一策论交锋、每一次朝堂博弈,皆经考据推敲;
无推荐位,反成细水长流的契机——愿与诸君共守这簇火苗,静待燎原之势!
上半年的所有沉淀与伏笔,皆是为了下半年的磅礴展开与惊喜连连。
首订,是您对这场燎原之火最初、也最珍贵的添柴。
您的每一次点击,每一个订阅,都是在为陈南争取撬动历史的一分筹码,为陈东那不屈的热血增添一分回响,为宗泽的白发、李纲的铁骨、岳飞的枪、虞允文的笔……注入一分改变宿命的力量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