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陛下,何故谋反!

第85章 和

  “邵校尉应该很担心吧,若是打不起来。”萧雨桐看着邵勋波澜不惊的眼睛。

  “此话何解?”邵勋问。

  萧雨桐望着邵勋,似乎想看出来面前这个小将是真的不明白还是装不明白。

  看了看,看不出什么便道,“若与其相合退兵,代价不可估量。”

  邵勋点头,

  萧雨桐又道,“邵校尉夜袭敌营,阵擒二将,那二将身份非凡啊!”

  话罢,萧雨桐径直离去。

  简单提点两句便罢,毕竟直到目前为止,一切都是猜测。

  原地,邵勋眉目间也出现了几分惊异。

  萧雨桐稍稍一点,邵勋已然明悟。

  若那位郡王不想打,要付出的代价不可谓不多,而且那边也肯定会大肆提出要求,如果接受和平的话。

  那会提什么代价呢?

  他抓回来的那两个贼将,因为伤势过重,小的那个已经死了,就剩下叫沙土集的那个。

  到时势必会送回去,那如何送就有说道了。

  会不会顺带把他这个“功臣”也送出去?用以讨好。

  真不是没有可能啊!

  那位野心勃勃的郡王,若是单纯的热爱戎武倒还好……对于这样打击己方士气的和降低自己威望的事情都会慎之又慎。

  关键是他又不是单纯的武人,而且若真有此想法,他大可以推出庾湘然来当挡箭牌。

  说不定更方便他掌控全局了呢。

  嘶,怎么突然就危险起来了呢。

  邵勋一脸无语,这年头立功都变成危险事了。

  实力不济就是如此难受。

  好在自己和庾家兄弟处的不错,但命运不能总想着依靠别人,关键时刻还是得靠自己啊!

  要不偷摸把那个沙土集宰了?

  邵勋暗自想着,然后放弃了这个想法。

  若事情真的到了那般境地,又岂是杀个沙土集就能解决的,说不定更激怒了那帮玩意。

  若是事不可为,就得离开这里了,倒是屈辱的很,不过倒也没那么大可能,因为此时人经历长时间的纷乱过后,对于“忠义”二字的需求激增,简单来说要脸的人越来越多了!

  尤其是心怀大志,地位尊崇者,对于脸面的维护还是肯下功夫的。

  就看这位年轻的郡王如何了,

  纵然真的出现了这种事,大不了跑呗,城内城外的驻军都是一起打仗的兄弟,虽说大多数人他都不认识,但有着庾澄庆护佑,逃跑应该不难。

  造反什么的就有些虚了,于是他只能等。

  或者说此时在想成事,很大概率真的就只能走普六茹的例子,那是最安全的,

  自立?

  基本上没甚可能。

  除非短时间能有一只敢打敢拼的精锐之师,既要质量,又要数量,否则便只能依附他人,猥琐发育。

  “唉,真难啊!”邵勋怀着艰难的心情回到了驻地。

  入营时恰逢庾澄庆回营,见到邵勋,便促狭道,

  “邵校尉愈发雄壮了啊。”

  对于邵勋骤然从最初的一个副队变为校尉一事,整个军中都是抱着十分艳羡的心态的。

  在普通人眼里,邵勋这种已经属于是一步登天了,毕竟他已经可以被人称之为“将军”,

  若不是局势有变,上头那位有所谋划,邵勋还真不可能一跃成为校尉!

  只是生擒一个氐首罢了,顶多往上升一级,也就是说副队变为正的,因为大功是要记到庾氏兄弟下面的。

  这种越级提拔,其实也是那一位释放的信号罢了。

  或许还有他人助力,比如说和他有过一段谈话的裴镜民,如果他在长安任职又恰巧能说得上话,又恰巧愿意说两句的话。

  但世间哪有那么多恰巧,嗯,恰巧的确实挺多的。

  裴家可是大族,河东裴氏比之荥阳郑更要强得多。

  “却是比不得明威将军雄壮。”邵勋哈哈一笑。

  毕竟眼前这家伙窜的更快,他邵某人只是“能称之为”,庾某人却已经是货真价实的将军了。

  此时府下校尉,一般为六品下,像是这种特殊提拔,位同从七品其实属于少数。

  六品下一跃成为从四品下,真是窜的没边了,目前来看,整个军中,就庾史兄弟的官职最大,并且是遥遥领先。

  “唉,我倒不想这么雄壮。”庾澄庆微微一叹,似乎不太开心。

  邵勋知道,这是庾将军又想着逃离军武了。

  但他也没什么办法,劝说?

  没啥理由啊,除非庾湘然快不行了……

  “将军知道突厥将南下的事情吗?”邵勋转移话题问。

  庾澄庆点了点头,“刚从都尉府回来,不过此事还未定真假,说不得是突厥人的恫吓怖恐缓兵之计。”

  “哦?为何?”邵勋不解。

  如此重要的消息,此时居然还分不出真假。

  庾澄庆道,“据传,突厥木杆佞贼派其弟室点密率十万骑兵西征,联合波斯军队进抵布哈拉城,欲与嚈哒(yan da)主力一决雌雄。”

  “哦……”

  邵勋了然,“也就是说突厥人不会来了?”

  庾澄庆眼中迟疑之色一霎而过,说,“倒也不是。”

  “突厥虏近年来逐渐收服草原诸部,实力大涨,若是裹挟着那些部落,一起聚众南下还是很有可能的。”

  “之前就来了三万骑不是。”

  “都尉是如何打算的?”

  “合为先。”

  邵勋沉默了,没想到真是要求和。

  如他所想,最好打一打,即使要和,那也打完再和。

  毕竟没有武力支撑,又怎么能占据谈判话语权呢?

  甚至连敌人会不会真的南下都不确定,当然,到那时好像也有些晚了。

  这就很尴尬了,相比于高家,他们这边对于北方的提防好像过于少了。

  单说修筑长城一事,北齐二十几国祚,大修长城六次,小修不计其数。

  按规模,仅次于秦汉,如今那位英雄天子也还在修,

  《北史·齐本纪》载:“天保八年,初于长城内筑重城,库洛拔而东,至于坞纥戍,凡四百里。”

  这是高洋在位期间最后一次大修长城,与天宝三年,天宝六年的长城共同构造“内外结合”的防御网,寄希望以此“外御游牧、内防北周”。

  成效应该还是很显著的。

目录
设置
手机
书架
书页
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