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大明:万寿帝君名符其实

第64章 商以市祸国

  朱厚熜环顾百官,肃然道:

  “自古皆言,侠以武犯禁,儒以文乱法,今日朕再给你们加一条!

  商…以市祸国!”

  朱厚熜走回金台之上,御笔挥动,口下谕旨:

  “着夏言在山西立刻成立公价局,直属御前,公价局之职责乃随时调查市场,订立各种物资的物价限额,尤其是与民生相关的物资。

  大明商人在山西行商无论如何不得超过限额价格,若有违反,以祸国罪论之!

  此外《大明律》中载有明文,凡借贷之利,月息不得超过三分,通政使司即刻发布公告,若百姓签订有超过三分之利的协议,此协议统统作废!

  各地府衙不得如山西官场一般,欺上瞒下,否则立斩之!”

  在说完一切之后,朱厚熜御笔停下,看向兵部尚书王宪,厉声道:

  “此次山西官场联通豪绅祸国殃民,着刑部协同兵部查清详情,无论何人触犯国法,皆可先斩后奏。

  哪怕把山西杀得血流成河,朕也要告诉你们,山西是大明的山西!”

  王宪急忙跪地领旨,虽然他完全搞不清楚,为什么这个案子是兵部主导,而不是刑部?就在王宪浑浑噩噩地领旨之时,李承勋忽然开口道:

  “陛下,那杨一清呢?山西官场豪绅虽然有罪,但是杨一清这办事方法必然为天下人所诟病。

  特别是其征调山西各府衙的武职官员,若没有此事,山西至少不会匪患横绝。”

  李承勋尝试着进行最后的努力,他想让杨一清与这些人一同下马,这也是古代帝王都会用的一招,把一切罪责推给臣子,以安抚民心。

  在李承勋看来,如此大的动荡正是逼迫皇帝处理杨一清的大好时机。其他官员见此也纷纷助阵,至少也该扳回一城。

  然而朱厚熜面色淡然地又拿出了一份奏报,并随手扔给了麦福,

  “麦福,给他们念念。”

  麦福接过奏报,面色郑重,声音不再是太监的纤细腔调,而是宛如洪钟大吕。

  “锦衣卫截获密报,山西境内的豪绅与漠北鞑靼暗通款曲,漠北草原秘密集结数万骑兵,隐有南下之兆。”

  麦福顿了一下,眼神一闪,沉声道:

  “按照奏报送过来的时间推算,此时说不定鞑靼已经叩关!”

  此言一出,所有朝臣惊愕,他们怎么也想不到,这场动乱的背后还有鞑靼的参与,一场他们始料未及的大战就这么出现在他们眼前。

  而兵部尚书王宪终于搞明白了为什么这个案子是兵部主导,因为这案子的真相已经不重要了!山西即将大战,而兵部将对山西进行军管!

  朱厚熜看向刚刚还在弹劾杨一清的官员,嘲弄道:

  “所以你们的意思是大战在即,要朕临阵换将,然后动摇军心,让我大明门户大开,接着鞑靼兵临紫禁城下,你们再来场逼宫,让朕退位?”

  一句一个大帽子扣下来,守旧派官员齐齐伏地瑟瑟发抖,他们万万不会想到事情会有这么严重。

  而且现在皇帝已经给杨一清找好了借口,征调各府兵就是为了抵御鞑靼,如此堂皇的借口,他们根本反驳不了。

  而另一边在得知鞑靼犯境的消息后,兵部尚书王宪,户部尚书石珤,还有内阁四阁老全都站了出来。

  “大战在即,老臣请陛下准许我等参议军政。”

  杨廷和与内阁其他三人一同情愿,兵事在即,他们可顾不上什么身陷科举舞弊案。

  而朱厚熜也顺水推舟让他们暂时恢复职位,一场朝议过后,奉天门中只留下了兵部,户部和内阁。

  ……

  山西境内,云山寨聚义堂,白麦力脸带刀疤,面相大改,其大碗喝酒,大口吃肉,完全没了往昔当佃农时唯唯诺诺的神态。

  而造成这一切的便是连绳。

  “大当家,二当家我敬你们一碗酒。”

  云山寨的现任大当家连云,二当家连绳,欣慰地接过了三当家白麦力的敬酒。

  在山西土匪之乱爆发没多久后,土匪们在各自幕后老板的指示下,四处祸乱。

  然而在持续了一段时间后,土匪们突然发现,这山西好像确实是没府兵了!

  于是在一次次的试探后,土匪们的欲望变大了,他们像是失去了缰绳的恶犬开始随心所欲,甚至反噬他们的主人。

  毕竟!山西真正有钱的人不就他们的主人吗?这没了鹰犬保护的肥羊现在不宰更待何时!

  而且因为山西的动乱,许多平民落草为寇,这些平民对于那些抬市的奸商恨之入骨,在他们的挑唆下,土匪们很快就调转枪头对着那些大户肆意抢劫。

  而云山寨中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,连云,连绳两兄弟本就愤世嫉俗,只是无力反抗只能随波逐流。

  云山寨原本的二当家就是他们幕后老板派来的人,在土匪之乱爆发后,连云两兄弟也很快猜到了这场暴乱的真正目的。

  于是在确认山西内的府兵确实都被征调后,他们心一横直接把那个恶心的二当家做了,然后白麦力因为天生神力,成为了三当家。

  这便是现在的连云寨,他们终于可以无愧于心地说一句:

  “老子这土匪就是劫富济贫,替天行道的!”

  只不过他们的好日子也快到头了。太原府内,获得物资的康铭和张允龄回来了,而自大同镇的军营中也回来了一批人。

  他们是侥幸没有上名单的各府衙府兵,而带领他们的人则是山西锦衣卫,以及山西镇的卫所卫兵!

  接下来他们要重整山西秩序,帮助杨一清稳定大后方!

  而在他们汇合之时,一队人马也正在赶来的路上,他们的领头人赫然是王阳明,张永与桂萼,只不过随行之人大部分都是太监。

  而他们也押送了一批物资,这些物资不是与民生有关的货物,也不是与军队有关的军械,它们只是一摞摞纸,一摞摞代表了大明未来的纸!

  ……

  大明边界,大同镇的杀虎口和阳和口,宣府镇的野狐岭先后燃起烽火狼烟,铮铮铁蹄声恍若万雷奔腾而至。

  杀虎口,阳和口内,被强行征调而来的山西府兵,忐忑不安地握紧手中武器,这里没有火炮,没有火枪,只有残破的长城和古老的守城器械。

  “给老子站直了!哪怕是死也不能丢了我大明儿郎的气概!别让你们的儿孙将来因为你们蒙受屈辱!”

  固守在杀虎口的大同右卫首领拔出长刀怒然咆哮,不同于懵懂的府兵,他很清楚这里的结局,此刻唯有向死而战!

目录
设置
手机
书架
书页
评论